梅德韦杰夫如何高调强烈谴责企图为斯大林平反的人
斯大林 资料图
本文摘自:人民网,作者:王铁群,原题为:斯大林“救世主”的形象是如何被顷刻间摧毁的?节选
斯大林去世后,经过激烈的权力角逐,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掌控了苏联政权。尽管在日后仍遭遇过内斗排挤,但赫鲁晓夫保住了权位,直到1964年10月被迫辞职。
赫鲁晓夫接掌的苏联已处于危机状态。以集权专制为根本特征的斯大林模式(亦称苏联模式)严重束缚着苏联社会的进步。
在政治上,苏共标榜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,但由于不存在实质性监督和制约,导致个人独裁制、干部职务终身制、干部任命制,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特权阶层。苏联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,远远背离了宪政民主的世界潮流,不过是皇权专政的延续而已。斯大林去世时,数百万人仍被关在遍布全国的“古拉格群岛”中。在经济上,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被法律化、凝固化。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垄断钳制,大搞一言堂,把追求民主的言行称为“对西方的卑躬屈膝和谄媚逢迎”。在国际关系上,受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理念束缚,苏联与被称为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关系紧张。2009年12月俄罗斯总理普京说,苏联在斯大林掌权时代所得到的进步,是用压迫百万人民这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代价换来的。
这就是斯大林的遗产,这就是赫鲁晓夫面对的腐败僵化、外强中干的苏联。
清除障碍,改变现状,挽救危机,避免崩溃,成为苏联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赫鲁晓夫的历史使命。
相关文章
标签/专题
中央委员
俄罗斯总理
克里姆林宫
共产主义
勃列日涅夫
国际关系
戈尔巴乔夫
斯大林
梅德韦杰夫
民主集中制
社会主义国家
蔡长元
陈云开
陈郁
吴玉章
张富贵
王世泰
江一真
强晓初
维克托·斯捷潘诺维奇·切尔诺梅尔金
苏毅然
许景渊
杨松河
贺敬之
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
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
安德烈·亚历山德罗维奇·日丹诺夫
王震
张邦英
李中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