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道政治理想,如何被霸道毁灭
“霸道”的本质就是功利主义。
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
公元前771年,周室东迁。从此,历史的形势转变为大国争霸,并呈现着大国吞并小国、强国吞并弱国的趋势。从那时起,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五个半世纪中,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对于这种变化,近代以来,论者多从社会形态演进、制度变迁、物质文明进步,以及思想文化上的“百家争鸣”等方面来加以阐述和赞扬;却对其中所包含的消极因素缺乏认识;对于孔子强调“克己复礼”以恢复旧文化和旧制度的苦心孤诣,缺乏同情。今天,重新审视这些变化,对于理解秦以后的中国历史,是有积极意义的。
上古三代的“王道”
“王道”,是中国上古三代的基本制度和理念。早在三代之前,在现今中国的中原地区,众多的农业定居部落,为抵抗周边蛮夷戎狄的入侵,而联合为一个巨大的防御共同体。这个防御共同体的最高原则,一是共同体领袖要以亲亲之义去密切亲族血缘关系,进而以亲族血缘关系去维系地缘关系,然后在更为广阔的地域中扩展这两种关系,使整个共同体结成牢固的联盟,这就是《尚书》中说的“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;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;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”;二是共同体领袖必须善待周边部族,亲近共同体成员,厚施恩惠而诚信待人,使内部坏人和周边部族都无机可乘,确保安定,不误农时,使大家都有饭吃,这就是所谓的“食哉惟时。柔远能迩,惇德允元,而难任人,蛮夷率服”。
相关文章
标签/专题
中国
儒家
左传
战国
春秋战国
晋惠公
秦国
秦始皇
武直-10型直升机
春秋战国
李良辉
张志礼
陈挺
曾雍雅
蔡长元
常勇
陈云开
汤平
苏鲁
覃异之
裴昌会
赵正洪
谢良
方正平
方文平
申万胜
韩雅玲